首页 >> 旅美资讯
律师介绍
attorney join in
旅美资讯

美国文学陷入孤傲主义
浏览次数:3003     添加时间:2009/10/7

      当匈牙利小说家伊姆雷·凯尔泰斯去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,美国人的第一反应是:“他是谁?”——伊姆雷·凯尔泰斯的作品在美国基本无人知晓。他只有两本书被翻译成英文。比较成功的一本是由美国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《无形的命运》,只卖了3500本。诺贝尔文学奖结果公布之后,西北大学出版社迅速加印,最终卖出4万本。尽管有这一成功的例子,但仍不能改变美国出版界对当代外国文学的漠视。

       西北大学出版社曾被视为美国译著出版的排头兵,但他们已经决定减少这方面的工作,因为干这行赚不了钱。译著成本昂贵,且卖得不好。其实,这股风气已经弥漫到整个美国出版界——作者、出版商和文化评论家一直为翻译作品不能吸引读者而悲叹不断,但现在,有些人已经开始接受现实:这一市场比几十年前萎缩了。

       相比之下,其他发达国家的读者对国外文学仍有浓厚的兴趣。像凯尔泰斯的作品最先就是在德国引起轰动的。德国人在2002年一年就购买了3782本美国书的版权,而美国人只买了150本德国书的版权。法国、荷兰和其他欧洲国家的情况也类似,主要的原因也许在于——无论电影、文学或政治,美国人都是这个世界的主宰。英语是美国人掌握的“世界通用语”,他们接触的语言过于单调,这部分导致了对其他文化的忽视。一位美国出版界人士觉得:“美国人总是看着译著暗想,‘这些主题和我无关,这些场景离我太远了’”。事实是美国或许并不必在意世界的某个角落,但那里的人可能很愿意或不得不注意美国。和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的全球化相比,美国似乎是一个高傲的施与者而非敞开胸怀的接纳者。美国自身社会、文化、种族的多元化掩饰了某些方面的封闭自大。

       对此,有些美国人开始进行反思。国家文化基金会理事克里夫·贝克说:“说这是全国性的危机不是危言耸听。我是这个最强大的国家中参与各方面决策的人之一。假如我在现实中和书本里都无法对其他文化有深入了解,那么,我们共同参与作出的决策绝对是荒唐的。”

       过去的情形并不是这样。在四五十年代直到七十年代,一大批美国书商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股浪潮,他们敞开了美国人了解世界文学的大门,而现在,门基本上是关着的。也许美国出版界和文学界怀有的特殊的民族优越感,使他们越来越远离世界。

       而出版商们也有很多他们的理由:最重要的因素是,在美国图书界里,所有权的过分垄断导致了对利润的偏执追求。由于出版商注重轰动效应,他们“坚定”地抛弃了少有人知的国外作家。当然,还有一些其他原由,诸如选译人员不足、翻译费用过高、与当地文化差异过大等。

       大量外国文学不适合美国文化氛围,他们不是美国人习惯的写实主义,而是哲学的或思辩的或者充满实验的创新精神的。同看外国电影相比,美国人了解国外翻译作品得有一个不同的方式和步骤。接触翻译作品时,美国读者必须先明白精妙之处,而后再去体会感情或者理清思想框架。总之,美国人喜欢手到擒来,要的是明白清楚的信息;他们喜欢故事,而不是故事里的事。

 

来源于:美国旅游网

点击排行
关闭 在线客服
咨询热线:
86-13818114320
USLawChina微信
扫一扫 咨询更便利
跨国 搬家 迁厂 货运